脍炙人口(拼音:kuài zhì rén kǒu)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
“脍炙人口”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,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;在句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最早出处
曾皙嗜羊枣,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敦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(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)
观沧海脍炙人口的意思 扩展
《观沧海》脍炙人口的意思是《观沧海》很出名,流传很广。《观沧海》是曹操的一首词,他的创作背景是曹操在统一了北方,中原以后,一直困扰于北方草原上鲜卑人的侵扰,影响了国家的安全,因此曹操带领军队北伐鲜卑,并最终取得胜利,彻底巩固了边境的安全,在回来的途中,东临碣石,以《观沧海》,坐下了,《观沧海》这首著名的诗歌。